企業名稱:邯鄲市長青林教育集團
聯系人:董老師
手機:13785025053
郵箱:1275229368@qq.com
地址:邯鄲市叢臺區中央公園3號樓
網址:www.archive-pl.com
?“我們希望借此研究,促成更具長遠規劃的教育公益資助方式,推動兒童教育領域實踐經驗在國內外的分享與落地?!?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牛犇先生日前在國際公益學院2019年春季班開學典禮暨《以退為進——中國基金會在兒童教育領域的探索與實踐》報告完整版發布會上如是說。
《以退為進——中國基金會在兒童教育領域的探索與實踐》(以下簡稱“報告”)由國際公益學院在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的資助下組織編寫。該報告以2017年國內2131家基金會項目為樣本,梳理出基金會在兒童教育領域的項目運作和項目資助概況,并分析出基金會在兒童教育領域產生的影響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希望以此幫助基金會提升在兒童教育領域的專業性和影響力。今年1月,國際公益學院的研究團隊曾發布了該報告的會議版本。而本次發布的報告完整版本,則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了“兒童教育公益項目案例集”,選取12個具有創新性的項目案例,并邀請案例機構共同撰寫,分享各自在兒童教育領域的前沿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明確建議,國內條件成熟的兒童教育運作型基金會應該從直接運作項目的模式中逐步退出來,向資助型基金會轉型,利用基金會在公益行業生態鏈上游的優勢,通過有效資助的方式,與其他公益組織合作,這樣才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用?!皥蟾骖}目中‘以退為進’正是此意” 牛犇先生說。
多維度分析國內基金會兒童教育項目情況
在公益界,基金會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的財產,以公益慈善事業為目的,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法人。
國際公益學院選取基金會作為重點分析對象,原因在于基金會既能夠自行運作項目,又能夠通過資助的方式支持其他公益組織開展活動,因此,可同時從項目執行和資助行為兩個角度,反映公益組織在兒童教育領域的活動開展和資源投入情況。此外,基金會在資助其他組織時,還會與關注兒童教育的不同主體(包括公益組織、政府、企業等)發生聯系,連接兒童教育的公益行動網絡,使其角色和地位具有一定獨特性。
瑞士智庫組織NORRAG首席研究員Arushi Terway表示,全球慈善捐贈在上升,公益行業發展迅速, 80%的基金會都是在過去25年成立的,資產達到1.2萬億美金,成為社會發展和教育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體,而亞洲已經成為慈善資金來源的第三大區域。
通過關鍵詞篩選的方式,研究團隊對基金會中心網 2017年的基金會項目數據進行測算, 2017 年兒童教育類公益項目收入達 146.9 億元,占所有公益項目收入的26.3%;兒童教育類公益項目支出達 112.8 億元,占所有公益項目支出的 22.3%。換句話說,基金會22.3%的公益支出被用于兒童教育。
基于以上背景,該報告從項目關注的兒童年齡階段、教育實施渠道、實施對象、行動方式、兒童的能力等五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發現了基金會在兒童教育議題方面的關注焦點和回應策略。比如,在兒童年齡階段,義務教育是關注重點,學前教育項目比例僅有11.6%;近 60%的項目直接為受益人提供資助,資助第三方、傳播推廣、研究倡導的項目較少等結論。
呼吁更多基金會回歸公益生態鏈上游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發現,在6756個兒童教育公益項目中,初步測算只有151個資助型項目,僅占項目總量的 2.2%。
在公益界,按照資金使用方式進行劃分,基金會可以分為運作型、資助型和混合型。資助型基金會將籌集到的資金主要用于資助其他組織運作項目,而運作型基金會則主要將籌集到的資金用于自身的項目運作。從全球范圍看,在公益價值鏈中,基金會應當定位于資源供給者。因此,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基金會一般做“投資”,不自己做“產品”,運營項目。這樣,基金會與公益服務組織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合作伙伴關系。比如,根據美國基金會中心網數據,在2015年美國的86203個基金會中,僅有4%(3451)為運作型基金會,其余絕大多數均為資助型基金會,通過資助非營利組織開展公益項目。
然而,正如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2018年曾撰文指出,我國近7000家基金會中,“資助型基金會的數量很少,可能總量約20~30家,不會超過40家”。也就是說,大多數中國基金會既要開展籌款募捐,又要保證公益項目的實施;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國基金會專業化、可持續發展。
而此次報告調研的數據同樣支持上述結論,并分析出四點挑戰:
第一,不少運作型基金會由NGO轉型而來,機構戰略轉變需要觀念和服務模式的轉變,真正完成轉變需要的時間較長;第二,直接資助受益人方式更容易實施、對專業能力要求低,也更快見效。相比之下,資助型項目對基金會的專業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團隊理解教育領域的細分議題、熟悉項目執行的流程等內容;第三,行業內對資助有效性的理解尚未達成一致認識,資助型項目的選擇和評估工作存在一定難度,影響基金會開展資助工作;第四,找到好的兒童教育公益項目不容易,因此存在多個基金會資助同一個公益項目的情況,讓資源流向少數規模成熟、覆蓋范圍大的項目。
雖然教育資助面臨上述挑戰,報告認為,還是應該讓更多基金會回歸公益生態鏈上游,發揮基金會跨界整合資源的優勢,通過資助發揮資金和資源的Z大效用,向有效資助轉型。
兒童教育公益有六大資助空間
在此基礎上,報告建議基金會關注、研究、資助兒童教育公益發展六大方向:早期發展和學前教育、家庭教育、全人教育、“互聯網+教育”類項目和產品、支持兒童教育公益組織的能力提升以及搭建兒童教育公益組織的交流平臺。比如,關注早期發展和學前教育,可研究如何利用社區資源服務于兒童早期發展和學前教育;關注家庭教育,可研究如何通過科學設計和試驗找出合適的項目,或者通過研究和倡導影響政策,為家庭教育提供軟硬件的支持等。
除此之外,報告還特別發布 “兒童教育公益項目案例集”,選取了包括老牛兒童探索博物館、筑夢計劃在內的12 個具有創新性的項目案例。國際公益學院的研究團隊表示,這些案例,將能夠為基金會及其他在兒童教育領域開展工作的組織提供更豐富多元和有價值的經驗參考。同時,國際公益學院也在2019年成立了案例中心,一方面會繼續對行業內各領域的優秀案例進行跟蹤和研究開發,一方面也將通過案例促進學院公益教育課程水平與行業專業能力的提升。
對此,國際公益學院院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益研究院長王振耀在5月28日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國內兒童福利政策尚需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建立一套系統的兒童福利財政支持體系,需要動用大量社會組織,專業化力量以及政府資源。同時,也要建立起專業化的培訓體系要支撐起來。國際公益學院將繼續通過‘基金會兒童教育實踐報告’等多種形式,助力我國完成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