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名稱:邯鄲市長青林教育集團
聯系人:董老師
手機:13785025053
郵箱:1275229368@qq.com
地址:邯鄲市叢臺區中央公園3號樓
網址:www.archive-pl.com
中國家長如何正確看待孩子對于“死亡”這件事的理解
前兩天清明節剛過,有的爸媽可能會帶孩子去掃墓,這個時候就不可避免的要跟孩子談到死亡的話題。有的爸媽可能認為死亡對于孩子來說是個太過沉重的話題,或者覺得孩子太小跟他們說太多也不懂,就隨意搪塞過去。但其實對孩子來說,他們對于“死亡”這件事情是好奇的,除了清明節掃墓之外,他們也會在路上看到死去的昆蟲、小鳥,或者家里養的寵物也會死亡,甚至在童話故事和漫畫中也會提到死亡。
并且,孩子對爸媽的情緒其實是非常敏感的。我們的表情、肢體語言會向他們傳達“爸爸媽媽看上去很沮喪,這一定是件壞事!”這種信息,但其實爸媽在孩子提出疑問的時候,完全可以開誠布公的跟孩子討論“死亡”這件事情,讓孩子們知道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家人或者寵物的離去,這樣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其實是有幫助的。
那么爸媽到底應該如何來跟孩子談論死亡這件事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給爸媽們分享,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對“死亡”這件事的認知程度如何,以及爸媽們應該如何來跟孩子談論死亡這件事。
一、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死亡”的認知程度
5歲以下的孩子
5歲以下學齡前的孩子通常不太能理解“死亡”這件事到底意味著什么,因為他們并不了解幻想與現實之間的區別,他們可能會認為死亡是暫時的或可逆的,很多動畫片或電影里面經常會有角色死亡之后會復活,所以孩子可能也會覺得身邊的人或寵物死亡或也能一樣復活。
5到9歲的孩子
6至9歲的孩子會慢慢開始理解所有人Z終都有可能會死亡,會將死亡與老年人聯系起來,或者是動畫、電影里看到的可怕的鬼魂、圖像聯系起來。他們可能知道自己也有一天會死亡,但是因為不了解身體機能,所以可能在自己受傷流血的時候擔心自己是不是會死亡。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也會對某個人到底怎么死亡的原因產生好奇,并可能會對死亡這件事產生恐懼。
9到12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知道死亡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也能清楚的認識到每個人Z終都會死亡。當身邊有家人或者寵物死亡的時候,他們會像成年人一樣有悲傷、恐懼的反應。
二、爸媽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1、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可以用讀繪本的方式溫和地幫助他們了解死亡這件事
死亡是生命更替的自然過程,但是如果孩子年紀還小的話,他們理解能力有限,太過于復雜的解釋反而會讓他們感覺到困惑。所以建議爸媽可以選擇一些以死亡為主題的繪本,讀給孩子聽,用這種更溫和的方式跟孩子談論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
這里我們也給爸媽們安利幾本適合給孩子讀的,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死亡的故事繪本:
Lifetimes: The Beautiful Way to Explain Death to Children
這本繪本非常的經典,傳達了生命是一個周期的概念,通過人類,動物和植物的例子,闡述了所有生物都會遵循開始—生長—死亡這個自然生命過程。書中的插圖非常的精美,孩子讀完之后就可以了解到生命的自然輪回。
The Fall of Freddie the Leaf: A Story of Life for All Ages
這本繪本以一片葉子的生命為故事主線,講述了在季節變遷中,葉子達成了它的生命目的——它體驗陽光和笑聲之后,Z后在冬天的雪中落到地上,走向死亡的故事。以自然植物為主題的繪本,可以讓孩子更加直觀的感知到死亡是怎么一回事,特別是對于小孩子來說,理解樹葉的凋亡比人或動物更容易。
The Next Place (by Warren Hanson)
“人死了之后究竟會去什么地方?”這本書的作者Hanson提出了“the next place”的概念,也就是人在死亡之后會去的地方。如果爸媽想給孩子傳達人去世了之后會去到一個美好的地方這種觀念,那么這本書就很合適。
The Memory Box: A Book About Grief
這本書從一個小朋友的視角,講述了親人去世之后如何紀念他們的故事。繪本里面的小朋友做了一個“記憶盒子”,里面存放有親人留下來的紀念品、書信,有了這些東西,去世的親人就能夠永遠被大家所記住。
The Invisible String
很多孩子對死亡感到害怕是因為他們知道可能永遠無法再和去世的人見面了,但是這本繪本想要傳達的是,有一條“看不見的繩子”總是能夠把我們和我們愛的人聯系在一起,即使我們不能看到他們,也能感覺到他們在我們的心里。
2、對于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直接清楚的告訴孩子死亡到底意味著什么
專家建議爸媽在跟孩子討論死亡時要盡量誠實和具體,爸媽可以用一些具體實際的例子來向孩子解釋死亡這件事,比如當某人死亡的時候,他們不會呼吸、也不能再吃東西,也不會感覺到饑餓或寒冷,我們也不能再看到他們了;狗狗死亡之后,它們就不會再汪汪叫或到處跑來跑去了。
盡量避免使用“爺爺只是睡著了”、“奶奶只是離開了我們”這種委婉的語言。因為這樣的話,孩子會將死亡與睡眠混為一談,他們可能會害怕自己睡覺的時候也會死亡。
如果覺得直接跟孩子討論家人的死亡這件事太過于沉重的話,爸媽也可以先跟孩子解釋動植物的死亡。比如孩子可能會發現花、小鳥、昆蟲的死亡,這對于爸媽來說就是一個教孩子認知死亡的機會。然后再從動植物延伸到人類,告訴孩子,我們每個人其實就像這些自然界的花花草草一樣,Z終都有可能會走向死亡,死亡并不可怕的,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如果孩子對死亡提出疑問的時候,爸媽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坦誠的跟孩子說“你不知道”或者“你不確定”也可以,然后告訴他們你之后會再給他們詳細的解釋??傊灰乇芎⒆舆@個問題,否則他們可能會感覺到更加困惑或不安。
3、給孩子一個“緩沖期”來消化死亡這件事
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12歲以下的孩子可能不會馬上理解死亡是不可逆的這件事,他們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理解死亡到底意味著什么。
比如家里突然有長輩去世,爸媽告訴孩子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們可能當下并不會有強烈的情感反應,甚至可能聽爸媽說完就繼續看動畫片或電視了。爸媽這個時候也不要覺得孩子是“不懂事”,因為他們真的還不理解,他們需要時間來消化這個信息。
有些情況下,爸媽可能會需要帶孩子參加家人的葬禮。雖然說葬禮是一個很好的向孩子解釋死亡機會,但是爸媽在帶孩子參加葬禮之前,要確保他們在葬禮上所看到和聽到的內容不會導致他們不安或害怕。當然如果孩子確實不愿參加葬禮的話,爸媽也不要強迫他們參加。
有必要的話,提前向孩子說明這是一個非常悲傷的場合,比如可能會有很多叔叔阿姨會哭,爸爸媽媽也可能會哭,這是大人情緒悲傷時候的正常表現,不用感到害怕。
4、盡量消除孩子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
當爸媽跟孩子解釋了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孩子們可能會對死亡這件事感覺到恐懼,甚至會擔心自己有一天會不會死亡。所以爸媽除了要向孩子解釋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之后,還應該給孩子做“心理疏導”,告訴孩子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安撫孩子的情緒,盡量讓孩子用一種比較正面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死亡這件事。
比如有的孩子在電視新聞里可能會看到,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可能會有人因戰爭或災難而死亡,這個時候爸媽也需要告訴孩子他們現在是安全的,戰爭、自然災難并不常見。
還有的孩子可能會看到家里的長輩是因為生病去世的,就會認為只要生病就有可能會死亡。這種情況下,爸媽Z好也要跟孩子解釋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會導致人死亡,只有那些非常非常嚴重的疾病才會導致人死亡。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啦!總而言之,爸媽不應該把死亡當做“忌諱”的話題,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爸媽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來向孩子解釋死亡這件事,并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動態。讓孩子知道,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更重要的在于我們怎么過好自己的一生,怎么讓生命更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