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名稱:邯鄲市長青林教育集團
聯系人:董老師
手機:13785025053
郵箱:1275229368@qq.com
地址:邯鄲市叢臺區中央公園3號樓
網址:www.archive-pl.com
你家孩子是今年的小一準新鮮人嗎?孩子的準備度是快樂上學的評估指標,除了培養基本能力,銜接教育扮演了相當重要角色。大班的孩多半已經從幼兒園幼小銜接的生活與課程里有了初體驗,對上小學這件事躍躍欲試。趁著現在,你和寶貝要開心地倒數計時,慶祝他升格當小學生啰!
多一分了解,上學信心增強
面對上小學,孩子往往是好奇、興奮與緊張交雜,大部分來說,「我長大了」的自信還是勝過一切,而爸媽卻比孩子戒慎恐懼多了。前臺北教育大學附小輔導主任詹季燕發現,進入小學通常被視為是邁向「正規」的學習,爸媽對孩子上學有一個想象的目標,對認知學習的期望值很高,再加上不盡了解老師的教學設計與生活引導方式,擔心孩子的表現一再被老師點名指正,所以很容易過度焦慮。
能力靠累積,不是一夕長大
其實,從教學現場觀察,現在的孩子整體來說比以前成熟,但城鄉各有特色:都會的孩子較老成、認知能力強;鄉鎮的孩子較天真、生活能力強。
由于學前教育的普及率提高,多數孩子至少都上了一年幼兒園,幼教老師在幼兒園里設計了各種學習情境,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小肌肉能力、認知能力都有很好的表現。
過去像爬樹、玩泥巴、玩水這些靠著家中自然情境所累積的能力,如今在幼兒園里透過替代的情境設計來達到能力的發展。詹季燕強調:「爸媽不要以為孩子去幼兒園玩玩而已,一旦了解玩的意義,明白生活里的學習背后累積的能力是什么,就會有信心了?!?/p>
孩子的成長是連續的歷程,從幼兒變成小學生,不是一天就跨過去的。家中的教導與幼兒園提供的學習經驗,都是在累積能力。90%的幼兒園已經很注重銜接教育,努力讓大班孩子認識小學生活的不同,但詹季燕認為,提升小學老師對學前孩子的了解是重要的關鍵,她語重心長地說:「小學老師也必需了解孩子不是一夕長大的?!?/p>
幼小銜接計劃
大班之后的「幼小銜接計劃」,通常包含以下四大部分,除了會在幼兒園里慢慢培養,爸媽也要用一致的態度與行動來關照、支持孩子。
●團體適應,養成常規
?培養孩子在團體討論時的專注力,至少能持續30~40分鐘。
?鼓勵孩子早睡早起,準時到校,如:收集早安貼紙或印章。
?實施班長制,輪流負責例行工作,如:撕月歷、澆花、值日生、提醒排隊。
?在課程中學習分組、合作、規劃、執行。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
●學習能力,學傾聽與表達
?聽:練習耐心聽人說話,能傾聽老師交待的事并正確轉達給爸媽。
?說:培養表達能力,如:說故事、上臺分享、小組討論。
?讀:養成晨間默讀習慣5~10分鐘、親子定期借書共讀,語文角安排字典、注音圖卡、歌謠。
?寫:留意握筆姿勢、進行運筆游戲、練習以備忘本記事。
?數學:從買賣游戲學習數與量的對應和10以內的分解合成、玩棋類游戲。
●探索小學生活,預見新世界
?參觀小學,去玩、看看上課、廁所、大操場。
?模擬小學教室,布置出自己的「小學」,模擬上課方式,讓孩子熟悉一下。 ?畢業生回園分享,大哥哥大姊姊回幼兒園說說他們在小學發生的事。
●鼓勵自動自發,爸媽成推手
?支持孩子早睡早起及吃早餐,養成定時作息好習慣。
?讓孩子每天自己準備及整理上學用品,如:背包、親子手冊、水壺。
?和孩子一起完成親子作業(不是代替他做喔?。?。
?鼓勵孩子自己表達及回答事情,不要搶著替他說,過度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