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名稱:邯鄲市長青林教育集團
聯系人:董老師
手機:13785025053
郵箱:1275229368@qq.com
地址:邯鄲市叢臺區中央公園3號樓
網址:www.archive-pl.com
夫妻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一個家庭的家庭教育氛圍是否和諧,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系是否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性格、脾氣、人際關系、思維方式等方面。
經常會遇到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一些夫妻發一些牢騷,有意無意指責對方,比如:對方如何不配合自己的教育,如何和自己唱對臺戲,如何當著孩子的面來否定自己做法,甚至有的還怒目相視,吵的臉紅脖子粗等等。
不知道那些父母教育孩子有分歧,他們想過沒有,在意見分歧的夾縫里,孩子處于什么角色地位,什么樣的心情,又如何看待爸爸和媽媽的吵吵吵鬧鬧。不可否認,這些分歧和矛盾產生時,做為父母來講,他們全然忘記了自己正在傷害著孩子,或者正在把孩子引向一個錯誤的成長方向。
夫妻做為家庭的主體,他們的婚姻觀念,他們的情感意識,他們的家庭責任感,他們從各自家庭環境中潛移默化養成的思維習慣和對家庭的態度等都會影響著婚姻的質量,而這一切,將會對親子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家庭心理環境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個社會,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心理環境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氣氛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氣氛緊張、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里,父親和母親常常是煩惱不安、性情暴躁、言語粗魯,對長輩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對于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賴父母的兒童來講,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容易情緒緊張。孩子長期處在這種情緒中,又缺少溫暖和關愛,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質,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2、父母的教育觀念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父母的教育觀念對兒童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兩種:(1)嚴厲管教論。持這種觀點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必須一切聽從家長,信奉“棒頭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傳統觀念。其實,長期處在父母高壓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賴、神經質的心理,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較差,有些幼兒可能變得更加依賴無主,有些則可能變得更加反抗、暴烈。(2)自然成熟論。持這種觀點的父母對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概不過問的教養態度。這種忽略型家庭中兒童就會因為得不到關心、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產生孤獨感,逐漸形成富于攻擊、冷酷、自我甚至放蕩的不良品質,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復無常、容易觸怒、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的心態。
3、家庭情感溝通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情感溝通是家庭心理環境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良的溝通對孩子人格的形成與發展不利。
(1)指責埋怨型溝通。指責埋怨型溝通使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問題Z終并未真正解決。家庭未了結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悶或緊張甚至危機四伏。這是一種很具破壞功能的家庭溝通模式,被指責者要不逆來順受,要不逆反、攻擊性強。
(2)遷就討好型溝通。遷就討好型溝通的家庭,缺乏一種家庭成員之間真摯的愛,而且會養成一些依賴而又固執、軟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點。孩子在這種遷就討好型溝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遷就自己,自己卻很少遷就父母。
(3)嘮叨羅嗦型溝通。嘮叨羅嗦型溝通主要表現在母親以及一些過于瑣碎的父親身上。一般情況下,這樣的父母不太關心別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許多意義不大的瑣事纏繞,給孩子Z大的感覺是嘮叨、煩人。這種溝而不通的表現是表面上雙方都在說話,而且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但信息根本沒有交流,反而會造成孩子出現逆反和抵觸的心理。
二、家長素質環境對幼兒的影響
家庭環境好些(主要是家長素質)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都很不錯。
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有不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在孩子的性情上一般都相對比較穩定。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家庭環境稍差的孩子,缺少的是家長對孩子良好的輔導和幫助。因此孩子在學習方面不容易進入狀態,精力容易分散。行為習慣上比較混亂,可以說缺少或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事情容易毛躁。
從以上兩種情況,孩子便從小便注定了其成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