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青林教育的社會公益活動是一種直接服務于社會和公眾的義務活動,是從小培養孩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國”精神的良好途徑,
是培養孩子文明和諧行為和大眾無私精神的基礎。
當今社會兒童成迷于網絡游戲以不計其數,手機、iPad、電腦等已經成為孩子宅家必備品。
讓孩子們多多參加公益活動,或者家長帶著孩子們一起加入長青林教育公益活動,
在幫助他人的同時,還能讓孩子更加有愛心,更加懂事,甚至還能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公益習慣,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帶孩子共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不但可以更好地增長孩子的社會經驗,
還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溝通,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以及對公益事業的責任感,
甚至對促進社會進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有積極的作用。? ????????
生活中也有一些父母不支持孩子參加公益活動,甚至對學生做義工、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異常反感,
因為他們覺得孩子被耽誤了,浪費了學習的寶貴時間。
事實上,孩子的愛心奉獻和向善心理,光靠書本教化足遠遠不夠的,許多發達國家在學校建立了義工制度,規定學生每學期為社會服務,
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要達到多少小時,并作為學期考核的重要方面,如果達不到一定的時限,就拿不到學分。? ????????
如何教育孩子熱心參與公益活動呢?
首先,家長應讓孩子有充分的機會接觸、了解社會,盡可能地帶他們到處走走看看,讓他們從中受到啟迪,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其次,家長應經常向孩子介紹、宣傳社會上助人為樂、熱心公益活動的典型人物和事例,用先進的事跡去感染教育孩子。
家長們出于望子成龍的迫切心理,卻把剛剛離開課堂、渴望享受假期的孩子,硬又塞回教室,無形之中給孩子們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
孩子們很反感。給孩子增加了一份不該有的負擔。很多家長完全是從自己的角度來構思孩子的假期,根本沒有與孩子一起商量,
聽取孩子的意見,甚至有一些家長是在打罵中強迫孩子接受安排。這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無法取得好的效果。?